第126章 陪酒(1 / 2)

一场酒局结束,好像什么都没说,又好像说了什么,反正最后上车的时候,无论是王家兄弟,还是陈大导演,对蒋博的态度,肉眼可见的发生了变化。

第二天一大早,李心稍微收拾了一下,白色短 T,搭配牛仔裤,脚上一双白色运动鞋,就到了李少虹的办公室,李晓婉也在。

一进屋,就很乖巧的打招呼:“导演,婉娘。”

李晓婉招了招手:“过来,坐这边来。”

等坐好之后,李少虹先夸赞了一句:“出落的越发标志了!”

李心还只是个小女孩,九零年的,也就才十九岁,跟蒋博差不多。

一直生活在单纯的环境里。

上戏校,学昆曲,成为第五代杜丽娘。

受到如此夸奖,心中虽有自得,但也难免有些害羞。

“导演,突然把我叫回来,是有什么事情吗?”

李心也是奇怪,自从进组之后,除了拍戏,公司从来没安排过其他事情。

李少虹温和问道:“最近是不是有别的公司联系你呀?”

李心想了想道:“是有一家叫聚变的公司联系过,不过我并没有搭理,是有什么问题吗?”

私底下跟别的公司有联系是行业的大忌,李心这时候也反应过来,当时接到聚变传媒邀请的时候,就应该跟公司主动打招呼才是。

如今,她自己没说,却被李少虹提起,确实有点尴尬。

倒不是她有了别的心思,想要这山望着那山高。

而是太年轻,太单纯,考虑事情不够周到。

李晓婉拉着李心的手,态度温和问道:“你有没有考虑过,接下来你的事业发展路径?”

李心能有什么想法,不过就是个小姑娘,家里父母长辈也不是干这行的,能有什么想法,只能懵懂问道:“婉娘,公司是有什么安排吗?”

李少虹接话道:“你是公司下一個阶段的重点培养对象,等《红楼梦》拍完之后,准备推你上电影。”

李心喜出望外:“多谢导演,我一定好好努力。”

怎么说呢,李心对于影视圈,或者说是娱乐圈肯定心又向往,不然的话也不会放弃了多年学习昆曲,转行进入了演艺圈。

说起来,这个事情的得失很难评。

昆曲的受众不广,但是却是实打实的文化遗产。

在很年轻的时候,能被戏校的老师和校长,指定为第五代杜丽娘,确实证明了,李心的确得有两把刷子。

天赋和努力齐备,再加上一点点运气,就是成功的关键。

要是一直坚持专业的话,李心在细分行业内的发展,成就肯定不低。

钱的话可能没现在挣得多,但是社会地位,以及将来成婚的对象,或许回头更多的选择。

可能也正是这一点点,对于成名,对于红的向往,支撑着李心走进了娱乐圈。

所以有机会拍电影,李心肯定要抓住。

李少虹笑道:“晚上你别安排其他事情,我给你介绍个导演认识一下。”

……

蒋博突然接到李少虹的邀请也很意外,前一天荣欣达还闹的要死要活,甚至不惜闹到总局。

今天就邀请一块共进晚餐,跟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,确实很难让人理解和接受。

不过想了想,蒋博还是答应了。

斗争的目的,还是为了合作,在蒋博心里,荣欣达也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。

更何况抛开这一切,聚变想要发展,就不能也没必要树立太多的敌人。

打服了就行了,没必要非得把人一巴掌拍死。

是时候给个甜枣,下一次大棒子过来的时候才更显效果。

晚上。

淮扬府。

蒋博一进门就打量着这地方不便宜。

外面是传统的房屋样式,灰色青瓦屋顶,红色柱子,中间悬挂着牌匾,门两边是一对门当。

没错,就是门当户对的那个门当。

典故出处很简单,就是不同的家庭,不同的社会层级,在建房子的时候,能够享受到待遇不一样,规格也不一样。

典型的特征,就是门当和户对。

门当是大门两侧的一对石鼓,主要作用就是辟邪。

而户对则是门楣上方的木雕或者砖雕,级别不一样,户对的数量也不一样。

只有皇宫可以用九个,一品官只有八个,二品官则是六个,以此类推,级别越高,数量越多。

进了包厢之后,屋里三李已经都到了,李少虹,李晓婉,还有李心。

蒋博还是一如既往的谦逊:“李导好。”

没错只跟李少虹打了招呼。

心胸没那么大,李少虹是同校的老师姐,不打招呼不行,李晓婉就算了,蒋博表示不熟。

等坐下之后,李少虹就直接问:“蒋导,咱们官司还有必要继续吗?要是你同意的话,咱们庭外和解算了,都省的麻烦。”

荣欣达认输认得很干脆。

蒋博端起水杯,浅喝了一口说:“反正已经立案了,官司还是继续打完吧。”

主要目的没达到,蒋博是不会放弃的,区别可能就在于,之前是被动应对,

最新小说: 咸鱼主母爱吃瓜 肉骨樊笼 全球进化:我移植了至高神心 明媚可期 我才几个词,歌土能怪我? 明末:一分钟一两银,全球推土机 初婚 我在斗罗召唤水浒 我在古代打辅助 钻石王牌之金靴银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