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吟诗小达人(1 / 2)

李晓婉的行动力很强,跟李少虹一起,直接找了吟诗小达人诉苦。

好吧,其实也不是诉苦。

就是想着,能让他给华宜那边带个信儿。

让王家兄弟,主动提出来,成立讨蒋联军。

几个人加起来,得有一千多個心眼子。

都混到了这份上,还想着所谓主动权的争夺。

谁先开口,谁先死。

这条定律,不仅仅只适用于男女关系。

放到其他地方,比如商业谈判中,也是类似的道理。

吟诗小达人要跟女同学见面,陈虹肯定得在。

不然的话,也不放心不是。

当年,她自己是怎么上位的,心里门清。

既然已经坐到了位置上,肯定不能让历史,在她的手上重演。

二李到的时候,吟诗小达人正在工作室画分镜头。

李少虹更熟悉点,先开口:“老同学又在准备开新项目了?”

老陈也不隐瞒:“从元杂剧里,找到点灵感,叫赵氏孤儿,你看过没有?”

李少虹有点迟疑:“看……倒是看过……,不过元杂剧的话,不太好改吧?”

戏剧戏剧,戏和剧肯定不分家。

都是导演,对于咱们传统的戏剧,不说掌握精通,一定程度上的基本了解,还是需要的。

唐诗宋词元杂剧,都是必修课。

从定位上来说,元杂剧,既然能称为剧,肯定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

但是问题,恰恰也就出在这里。

《赵氏孤儿》是元世祖年间,纪君祥的作品,内容取自春秋时代,晋国的下宫之难。

总结一下,就是千八百年前,写的大概两千多年前的事情。

关键是,这部作品,已经是金玉在前。

跟它并列的是《窦娥冤》、《汉宫秋》、还有《梧桐雨》,统称为元杂剧的四大悲剧。

同时,它也是第一部,被翻译成欧洲语言的中国戏剧。

余华曾经说过一句,导演拿到原著之后,肯定是要改编的,不然的话,肯定就是蠢货。

因为肚子里没想法,只能按原著作者的思路来拍。

放到老陈这里,即便是这种,经典的四大悲剧,也一样逃不了,被改编的命运。

不过想要在经典的作品上做文章,的确是得需要点勇气和水平。

勇气,老陈肯定是不缺的,但是水平嘛,多少差点意思。

受制于题材和背景的限制,在写实的道路上,如何在讲好故事的同时,体现出电影的美感,以及观众的期待,就是个很高的要求。

所以李少虹才有点怀疑,他怎么那么敢……

吟诗小达人反倒有点洋洋得意:“剧本我已经写的差不多了,动了不少地方,等拍出来,你帮着看看。”

笑的,就挺像是个孩子,一个快六十岁的孩子。

作为老同学李少虹也很绝望,劝是不可能劝的。

古人老早就说过了,好言难劝死鬼。

死鬼就是该死的鬼。

当然嘴上还得客气:“那就静待老同学的大作了!”

好在没忘了正事:“你最近听说了吗,咱们学校,可出了位才子,大动作接连不断,可着实给圈子里,带来了不少的活力。”

怎奈陈导醉心于创作,还真没听说。

倒是陈虹,知道些情况,说:“就是《驴得水》的导演蒋博,前些日子,你不是去电影学院回来,说老师们还都大加赞赏的那位。”

陈铠哥这才恍然大悟:“原来是他呀,又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了?”

李少虹苦笑道:“咱们这位小师弟,能力上肯定没得说,但是做公司太毛躁,也可能是,处女作就一炮而红了,人可能有点飘,有点不太把前辈放在眼里。”

“年轻气盛嘛~可以理解。”陈铠哥没太放在心上。

李晓婉急了:“要只是年轻气盛也就罢了,关键是现在,人已经开始,公开向咱们挑衅了。

前脚刚搅和完华宜,后脚就已经开始,到我们那儿,搞东搞西。

要是给点教训的话,还不知道,下一个轮到谁!”

不得不说,李晓婉还是有点高明的。

把事情串起来之后,给了一个合理的预测。

华宜也好,荣欣达也罢,跟你陈铠哥现在是没关系。

但是,蒋博的步伐肯定不会停止。

你陈铠哥,现在可以黄鹤楼上看翻船。

等其他人都倒下了,轮到你头上,身边一个帮手都没有,看你一个人怎么办!

有些事情,陈铠哥只是不上心,感觉没有艺术和哲学重要。

但是,这并不代表,吟诗小达人是个蠢货。

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份上,平日里,没什么来往的二李,突然找上门来,意图已经很明显了。

就是想让他出面,压一压蒋博。

不过也正中他的下怀。

回学校的时候,他就已经听到,蒋博被夸上了天。

要是有机会,能够接触一下,也未尝不是件好事。

自从《霸王别姬》之后,他的片子,已经一部不如一部。

最新小说: 我在斗罗召唤水浒 初婚 肉骨樊笼 我才几个词,歌土能怪我? 我在古代打辅助 明末:一分钟一两银,全球推土机 明媚可期 咸鱼主母爱吃瓜 钻石王牌之金靴银棒 全球进化:我移植了至高神心